從小到大,
我所受到的教育,
都是教我不斷的去累積智識,
追求世俗外在的成功,
以換取更好的物質生活與價值,
而當然物質生活的價值是非凡的,
財富的累積,帶來了生活的便利、欲望的滿足、與人類夢想的實現。
但當我順理成章的擁有了外在的一切之後,
卻也餵養了一顆「野蠻之心」,
這顆心像是一只上緊發條的機器怪獸,
兇猛、沒有知覺、永不知足的攫取所需,並宿命的快步邁向生命的衰敗與終結。
總在驀然回首時,
驚覺窮盡一生所努力累積與認同的外在物質價值,
是可以帶來短暫生命的福祉與滿足,
但付出的代價是心靈的荒廢怠耕、
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虛晃飄搖。
落空的是我們不再認同愛與慈悲的力量,
只認同權勢與財富、
人與人的互動完全的物化,
可建構的溫暖心靈工程
在一切以利益為前題的目標下,
失去珍貴的力量與足跡。
於是我們活的空洞乾燥、
流失生命滋養、
無法與人相知相愛的本質相遇。
寂天菩薩所寫的<入菩薩行論>第一品中提到菩提心生的利益
猶如最勝冶金料
垢身得此將轉成
無價至寶佛陀身
穩固執持菩提心
在這四句偈中首先是用冶金料來比喻與顯示成佛的利益。
菩提心的生起就如最上等的冶金料般,
所謂冶金料是一種將鐵變成金的水銀,樣子像金子。
一兩下等的冶金料可將三兩的鐵變成金子;
一兩中等的冶金料可將一百兩的鐵變成金子;
一兩最上等的冶金料可將一千兩的鐵變成金子。
菩提心的生起就如最上等的冶金料,
一兩能將一千兩的鐵變成金子一般,
菩提心的生起,
能將鼻涕、口水、涎液、膿血、黃水、脂肪等不淨的如鐵凡夫身,
於未來變成降伏四魔相好莊嚴如無價金寶的佛身。
因此,
如是的願、
行菩提心,
應像在受菩提心戒時,
在心中穩固嚴加護持。
菩提心如劫末火
剎那必毀諸重罪
用劫末火的比喻來顯示根除不定的罪惡。
像這樣的願、行菩提心生起後,
就有如劫末將盡時的大火,
連燒六天,
將風基十字金剛杵檀城以上
至第一禪天以下,
全都燒成灰燼,
不定罪業,
在剎那間連根被完全燒毀,
不需遭受果報,
因此菩提心的生起,
不管任何人都要一再的固守。
智者慈尊喻善財
彼心利益無限量
『華嚴經』中睿智的彌勒菩薩對具財商主的兒子善財童子說:
「發菩提心的利益是無量無邊的,
菩提心就像一切佛法的種子,
眾生善法增長的田地、
世間一切所依的大地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